分解 ROE 涉及將凈收入除以股東權益表示為成分比率的乘積。
將 ROE 分解為兩個組成部分
ROE | = | ROA | × | 財務槓桿比率 | |
---|---|---|---|---|---|
2016年12月31日 | 27.97% | = | 11.89% | × | 2.35 |
2015年12月31日 | 17.82% | = | 6.11% | × | 2.92 |
2014年12月31日 | 32.51% | = | 9.67% | × | 3.36 |
2013年12月31日 | 33.25% | = | 11.15% | × | 2.98 |
2012年12月31日 | 24.20% | = | 7.68% | × | 3.15 |
根據報告: 10-K (報告日期: 2016-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5-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4-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3-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2-12-31).
- 資產回報率(ROA)
- 從數據中可以觀察到,2012年到2013年期間,資產回報率呈現顯著上升,從7.68%增加至11.15%。此後,該比率在2014年稍微下降至9.67%,但在2015年又大幅回落至6.11%。進入2016年,ROA再次大幅提升至11.89%,超越了之前的高點,顯示公司的資產運用效率在這段期間經歷了波動,特別是在2016年展現出較強的盈利能力。總體來看,資產回報率在整體分析期間表現較為波動,但在2016年達到較高水準。
- 財務槓桿比率
- 此指標在期間內展現出較為穩定的趨勢,除了在2014年稍微增高至3.36外,在其他年份均保持在2.35至3.15之間。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財務槓桿比率降低至2.35,顯示公司在降低財務杠桿,可能是為了減少財務風險或調整資金結構。整體而言,公司的杠桿水準較為適中且逐年趨於穩定,反映出公司在融資策略上的保守或調整。
- 股東權益回報率(ROE)
- ROE在2012年和2013年之間呈現逐步上升,分別為24.2%及33.25%,後續在2014年略微下降至32.51%。2015年出現較大幅的下滑至17.82%,反映當時公司可能遇到盈利能力受損或股東資本運用效率下降的情況。然而,該數據在2016年迅速回升至27.97%,超越了2014年的水平,顯示公司在短期間內成功改善了盈利能力或資本運用途徑。整體來看,ROE的變動較為劇烈,反映出公司盈利能力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但在近年已逐步恢復正軌。
將 ROE 分解為 3 個組成部分
根據報告: 10-K (報告日期: 2016-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5-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4-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3-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2-12-31).
- 淨獲利率
- 從2012年至2016年間,淨獲利率經歷了較為明顯的波動。2012年為10.4%,隨後在2013年提升至14.36%,2014年略有下降至12.15%,但2015年出現大幅上升,達到21.86%,而2016年進一步攀升至36.05%。整體趨勢顯示公司在2015年及2016年獲利能力明顯改善,反映出較高的盈利效率及成本管控能力。
- 資產周轉率
- 資產周轉率在2012年至2014年間逐步增加,分別為0.74、0.78和0.80,顯示公司資產運用效率在此期間略有改善。然而,在2015年大幅下降至0.28,2016年略微回升至0.33,表明公司在該兩年期間資產利用率明顯降低,可能與經營策略調整或資產結構變化相關,但2016年有所回復。
- 財務槓桿比率
- 財務槓桿比率從2012年的3.15稍微下降至2013年的2.98,之後在2014年升高至3.36,顯示公司在該年增強負債以支持經營。然而,2015年稍為回落至2.92,2016年進一步降低至2.35,顯示公司逐步減少財務杠桿程度,可能反映負債結構的調整或風險管理策略的變動。
- 股東權益回報率(ROE)
- ROE在2012年為24.2%,2013年達到高點33.25%,2014年略降至32.51%,然後在2015年大幅降低至17.82%,此後在2016年回升至27.97%。整體而言,前幾年公司股東權益回報率較為穩定偏高,但在2015年曾經大幅下滑,之後在2016年恢復,顯示公司盈利能力短期內受到一定的波動影響,但仍具有一定的成長潛力。
將 ROE 分解為5個組成部分
根據報告: 10-K (報告日期: 2016-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5-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4-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3-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2-12-31).
- 稅負比率
- 稅負比率在2012年到2014年間相對穩定,皆約在0.63至0.65之間。然而,在2015年顯著下降至0.51,反映該年度稅負比例較低,之後在2016年再次回升到約0.63。此變動可能與稅務策劃、稅率變動或免稅項目的調整有關,值得進一步追蹤其成因。
整體而言,稅負比率的波動顯示公司在稅務環境或策略上經歷一定的轉變,但尚未呈現持續性變動趨勢。 - 利息負擔比率
- 該比率逐年走高,從2012年的0.89逐步增加到2016年的0.94,顯示公司累計的利息支出佔總利潤的比例略有上升。這可能表示公司負債較重或借款成本略有提升,也反映財務杠杆的較高程度,需留意其對公司財務穩健性的影響。
整體而言,利息負擔比率呈現略微上升的趨勢,顯示公司在財務結構上保持相對穩定但杠桿水平略有增加。 - 息稅前獲利率
- 該比例在2012年至2014年之間維持在約17.89%至25.07%的區間,顯示公司在此期間的營運獲利能力較為穩定或有所提升。然而,2015年急速躍升至46.72%,2016年進一步增長至61.24%,展現公司營運效率或管理改善較為顯著,亦可能反映有特殊項目或一次性收益的影響。
這一趨勢顯示公司盈利能力有明顯改善,值得關注其經營策略變動或市場環境的改善作用。 - 資產周轉率
- 資產周轉率在2012至2014年保持較穩定,分別約為0.74、0.78及0.80,顯示資產利用效率在提升。而在2015年大幅下降至0.28,並在2016年稍升至0.33,顯示短期內資產運用效率大幅降低,可能與公司資產結構調整或資產減值有關。
整體趨勢表明,雖然早期資產運用較為高效,但近期效率顯著下降,提醒需檢視資產配置策略。 - 財務槓桿比率
- 該比率從2012年的3.15逐步下降至2016年的2.35,顯示公司逐年降低了財務杠桿,減少了借款比重,提高了財務結構的穩定性。這個變化可能反映公司管理層對於財務風險控制的調整。
整體來看,財務槓桿比率的持續下降,可能有助於降低負債風險,但也可能影響資金運作與擴展能力。 - 股東權益回報率(ROE)
- ROE在2012至2014年間均超過32%,屬於較高的盈利回報水平。2015年ROE大幅下降至17.82%,但在2016年回升至27.97%,呈現一定的波動。這反映公司盈利能力受到影響,或有一次性衝擊因素,但整體仍保持較高水平的股東回報率。
趨勢顯示公司在經營績效上具有一定韌性,但波動性亦提醒注意盈利穩定性。
將 ROA 分解為兩個組成部分
ROA | = | 淨獲利率 | × | 資產周轉 | |
---|---|---|---|---|---|
2016年12月31日 | 11.89% | = | 36.05% | × | 0.33 |
2015年12月31日 | 6.11% | = | 21.86% | × | 0.28 |
2014年12月31日 | 9.67% | = | 12.15% | × | 0.80 |
2013年12月31日 | 11.15% | = | 14.36% | × | 0.78 |
2012年12月31日 | 7.68% | = | 10.40% | × | 0.74 |
根據報告: 10-K (報告日期: 2016-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5-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4-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3-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2-12-31).
- 淨獲利率
- 從2012年至2016年期間,淨獲利率整體呈現上升趨勢。2012年為10.4%,經歷數年波動後,於2015年大幅提升至21.86%,並在2016年進一步增長至36.05%。這樣的變化顯示公司在獲利能力方面逐年改善,尤其在2015年後期和2016年,獲利能力顯著增強,可能反映出經營效率提升或成本控制得當。
- 資產周轉率
- 資產周轉率在2012年至2014年間保持相對穩定,並有緩慢成長的趨勢,從0.74上升至0.80。然而,2015年期間明顯下滑至0.28,隨後2016年稍微回升至0.33,仍較前幾年低。本次變動表明資產運用效率在2015年受到較大影響後略有改善,但整體而言,資產周轉率呈現劇烈變動,可能受到營運結構調整或資產配置策略變動的影響。
- 資產回報率(ROA)
- 資產回報率經歷了波動,從2012年的7.68%上升至2013年的11.15%,在2014年略微回落至9.67%。2015年顯著下降至6.11%,但在2016年再次反彈,達到11.89%。這一趨勢反映公司總體獲利能力隨著營收或利潤的變動而波動,並且在2016年重新展現較強的獲利表現,亦與淨獲利率的顯著提升相呼應。
將 ROA 分解為 4 個組成部分
根據報告: 10-K (報告日期: 2016-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5-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4-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3-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2-12-31).
根據提供的數據,Reynolds American Inc.在2012年至2016年的財務表現呈現出多樣的變化趨勢。從稅負比率來看,該比率經歷了波動,2012年的0.65略為下降至2013年的0.63,之後略升至2014年的0.64,但在2015年顯著下降至0.51,隨後在2016年回升至0.63,顯示稅務負擔在此期間有所變動,並在2015年呈現最低點,可能受到稅務策略或稅率調整的影響。
利息負擔比率則較為穩定且逐步上升,從2012年的0.89上升至2016年的0.94,表明公司在利息支出方面的負擔逐步增加,可能反映出公司負債水平增加或取得較高負債比率以支援投資或經營策略。這一趨勢可能對其財務槓桿及資金成本產生一定壓力。
息稅前獲利率(EBIT Margin)經歷較大的變動,2012年為17.89%,到2013年大幅提升至25.07%,2014年進一步穩健,達到21.27%。然而,2015年利潤率在高點46.72%時驟然大幅攀升,並在2016年進一步上升至61.24%。這顯示公司在營運效率或成本控制方面,在該期間取得了顯著改善,使息稅前獲利率大為提升。另外,2015和2016年的高利潤率也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顯著增強。
資產周轉率(Asset Turnover)由2012年的0.74升至2014年的0.8,表明公司在這段期間中提高了資產的運作效率。然後在2015年劇烈下降至0.28,並在2016年微升至0.33,這可能暗示在2015年公司資產運用效率受到了非經常性因素或經營調整的影響,導致資產利用率暫時下降,之後略有回升。
資產回報率(ROA)則呈現較為波動但整體呈現較佳的水平,2012年為7.68%,2013年提升至11.15%,2014年略降至9.67%,2015年下降至6.11%,但在2016年顯著回升至11.89%。這反映公司在整體資產運用效率和盈利能力方面,經歷了一些起伏,但2016年達到較高水平,展示其資產獲利能力在年度之間有明顯改善。
淨獲利率分攤
根據報告: 10-K (報告日期: 2016-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5-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4-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3-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2-12-31).
從資料中可以觀察到Reynolds American Inc.在2012年至2016年間的財務表現有明顯的進步趨勢。
- 稅負比率
- 該比率在2012年至2014年間較為穩定,約在0.63至0.65之間,反映公司稅負狀況較為均衡。2015年顯著下降至0.51,表示稅負降低,可能因稅務規劃或稅率調整所致。2016年復歸至0.63,值與早期相近,顯示稅負比率的波動趨於穩定。
- 利息負擔比率
- 該比率持續緩慢上升,從2012年的0.89增至2016年的0.94,表明公司在利息支出與營收之比逐步增加,可能反映財務杠杆增高或負債結構變化,但整體變動幅度較小,顯示財務負擔相對穩定。
- 息稅前獲利率
- 此指標自2012年的17.89%顯著提升至2016年的61.24%,代表營運獲利能力顯著改善。2013年達到高點25.07%,隨後雖有波動但總體呈上升趨勢,2015年和2016年更展示出強勁的盈利能力,顯示公司營運獲利有明顯提升。
- 淨獲利率
- 淨利率亦呈現相同步驟的成長,從2012年的10.4%攀升至36.05%,2013年為14.36%後持續上升,至2016年底已經超過三倍,彰顯公司整體盈利能力與獲利效率的明顯改善。特別是在2015年至2016年之間,淨利率大幅度提升,反映公司在利潤轉化效率方面有顯著成長。
總結來看,Reynolds American Inc.在這段期間內展現出營收盈利能力的顯著增強,雖稅負比率曾經短暫調整,但整體盈利性指標均逐步提高,顯示公司經營效率與盈利策略的正向效果。利息負擔比率的逐步上升也需持續監控,以確保財務負擔於可控範圍內。整體而言,公司的財務狀況在此期間呈現持續優化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