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用戶區域
免費試用
本周免費提供Twenty-First Century Fox Inc.頁面:
資料隱藏在後面: 。
這是一次性付款。沒有自動續訂。
我們接受:
損益表
已結束 12 個月 | 收入 | 歸屬於二十一世紀福克斯公司股東的凈收入(虧損) |
---|---|---|
2018年6月30日 | ||
2017年6月30日 | ||
2016年6月30日 | ||
2015年6月30日 | ||
2014年6月30日 | ||
2013年6月30日 | ||
2012年6月30日 | ||
2011年6月30日 | ||
2010年6月30日 | ||
2009年6月30日 | ||
2008年6月30日 | ||
2007年6月30日 | ||
2006年6月30日 | ||
2005年6月30日 |
根據報告: 10-K (報告日期: 2018-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7-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6-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5-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4-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3-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2-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1-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0-06-30), 10-K (報告日期: 2009-06-30), 10-K (報告日期: 2008-06-30), 10-K (報告日期: 2007-06-30), 10-K (報告日期: 2006-06-30), 10-K (報告日期: 2005-06-30).
- 收入的趨勢與波動性
- 以百萬美元計量,期間為 2005 年至 2018 年。初期呈穩健成長,2008 年達到高點,約 32996;2009 年因市場或結構因素出現回落,約 30423。此後在 2010–2012 年間再度走高,2012 年攀升至約 33706,然而 2013 年出現顯著下滑,降至約 27675;2014 年回升至約 31867,並在 2015 年再度下探至約 28987,2016 年進一步下滑至約 27326;2017 年略為回升至約 28500,至 2018 年再度上揚至約 30400。整體觀察呈現長期的正向成長基礎,同時伴隨中段的顯著波動與多個拐點。
- 歸屬於股東的凈收入的變化與洞見
- 該指標於 2005–2008 年呈現穩步成長,2008 年達到峰值約 5387;2009 年出現單年虧損,約 -3378,顯示當期存在重大非經常性因素或成本衝擊,導致盈利力轉為負值。此後在 2010–2012 年間恢復正向,但水準相對較低,介於約 1179 至 2739。2013 年出現顯著反彈,約 7097,成為新高;2014 年回落至約 4514,2015 年再創高點,約 8306,顯示在此期間存在高波動與盈利來源的顯著變動。之後 2016 年降至約 2755,2017 年小幅回穩至約 2952,2018 年再度提升至約 4464。
資產負債表:資產
流動資產 | 總資產 | |
---|---|---|
2018年6月30日 | ||
2017年6月30日 | ||
2016年6月30日 | ||
2015年6月30日 | ||
2014年6月30日 | ||
2013年6月30日 | ||
2012年6月30日 | ||
2011年6月30日 | ||
2010年6月30日 | ||
2009年6月30日 | ||
2008年6月30日 | ||
2007年6月30日 | ||
2006年6月30日 | ||
2005年6月30日 |
根據報告: 10-K (報告日期: 2018-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7-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6-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5-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4-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3-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2-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1-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0-06-30), 10-K (報告日期: 2009-06-30), 10-K (報告日期: 2008-06-30), 10-K (報告日期: 2007-06-30), 10-K (報告日期: 2006-06-30), 10-K (報告日期: 2005-06-30).
- 流動資產(百萬美元)之年度觀察與變化要點
- 綜述:在 2005 至 2011 年間,流動資產持續增加,從 12,779 增至 21,784,顯示短期資源水準穩健提升;此後於 2012–2014 年出現回落,2013 年降至 15,567、2014 年降至 15,376;2015 年回升至 17,376;2016 年再度下滑至 14,949;之後在 2017–2018 年回升,至 16,286 再到 19,333,接近 2011 年前後的高位。年度波動呈現「先上再回落再回升」的模式。
- 峰值與谷值:最高點為 2011 年的 21,784;最低點出現在 2016 年的 14,949;與此相比,2018 年的 19,333 標誌著自低點後的顯著反彈。與 2005 年相比,2011 年有約 70% 的增長(以接近 21,784 為基準),但至 2016 年相對於 2011 年降幅約 31%。
- 與總資產的關聯性與結構影響:2005–2011 年間,流動資產的上升與總資產的上升同向,但在 2012–2016 年間,流動資產雖有回升的時期,總資產卻出現顯著下降,顯示資產結構可能因資產再評價、減資或區域性重組等因素而出現削減;2017–2018 年流動資產再度攀升,與總資產的回升趨勢相互呼應,顯示在長期內資產結構逐步穩定並朝向提高短期資源比重的方向調整。
- 相對比例(流動資產佔總資產之比率)觀察:2005–2008 約在 23–25% 左右;2009–2011 提升至約 30–35%;2012–2016 多在 28–31%;2017–2018 回升至約 32–36% 的區間。此變化顯示在不同時期對流動性緩衝的策略性調整,以及資產結構的再配置影響。
- 結論性觀察:長期看,流動資產呈現緩慢成長並具顯著區間波動的特徵,且在 2011 年以後經歷過数年的回落再度回升,2018 年再度攀升至相對較高水準,反映短期資源的配置在該時段持續調整以配合整體資產結構變動。
- 總資產(百萬美元)之年度觀察與變化要點
- 綜述:總資產在 2005–2007 年間快速成長,於 2008 年保持相對穩定,2009 年出現顯著下滑,之後於 2010–2011 年再度回升至高點;之後自 2012–2016 年持續下滑,至 2016 年降至 48,365;然後在 2017–2018 年回升,至 53,831,呈現周期性的波動性震盪格局。短期內的波動幅度較大,顯示資本支出、資產重估或分部調整對資產基礎具顯著影響。
- 主要轉折點與幅度:2007 年與 2008 年間總資產達到相對高位 62,343(2007)與 62,308(2008);2009 年急挫至 53,121,約下跌 9,187(約 -14%);2011 年再度達到高點 61,980;2012–2016 持續下滑,最低點出現在 2016 年 48,365(較 2011 年下跌約 13,615,約 -22%);2018 年回升至 53,831,較 2016 年上升約 5,466(約 +11%)。
- 與流動資產的關聯性觀察:總資產的走勢與流動資產的變動在多數時期呈現同向關係,尤其在 2005–2011、2017–2018 期間;然而在 2012–2016 的長期下滑期,總資產的下降幅度大於單年度的流動資產下降,顯示長期資產(如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減縮或資產重估的影響較為顯著。
- 比例與結構觀察:以總資產為基礎,資產結構在 2005–2007 維持在高水準,之後呈現波動性下降與再度回升的循環。若以流動資產之佔比估計,2018 年回升至約 36% 左右,顯示在長期資產壓力下,短期資源比重回到較高區間,可能與資本配置策略的調整相關。
- 結論性觀察:整體而言,總資產在期間內展現周期性波動與長期盤整的特徵,於 2018 年回升至接近前一波高點的水平,顯示在中長期資本配置與資產負債表結構方面有穩定化的跡象,然而與 2011 年前後相比,基礎規模的穩定性仍顯著性較低,需要觀察未來若干年度的延續性變化。
資產負債表:負債和股東權益
流動負債 | 借款總額 | 二十一世紀福克斯公司股東權益合計 | |
---|---|---|---|
2018年6月30日 | |||
2017年6月30日 | |||
2016年6月30日 | |||
2015年6月30日 | |||
2014年6月30日 | |||
2013年6月30日 | |||
2012年6月30日 | |||
2011年6月30日 | |||
2010年6月30日 | |||
2009年6月30日 | |||
2008年6月30日 | |||
2007年6月30日 | |||
2006年6月30日 | |||
2005年6月30日 |
根據報告: 10-K (報告日期: 2018-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7-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6-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5-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4-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3-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2-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1-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0-06-30), 10-K (報告日期: 2009-06-30), 10-K (報告日期: 2008-06-30), 10-K (報告日期: 2007-06-30), 10-K (報告日期: 2006-06-30), 10-K (報告日期: 2005-06-30).
本分析聚焦於三項財務指標在各期間之變化與關聯性,並著眼於長期槓桿結構、流動性結構的變動,以及股東權益的波動對財務穩健性的影響。以下為逐項指標之觀察要點與洞見,以時間序列為基礎進行客觀描述。
- 流動負債
- 在期間內呈現較明顯的波動但整體維持中等水準的上升趨勢。2005年為6649百萬美元,於2009年攀升至10639百萬美元,達到觀察期內的高點;此後出現回落,2010年降至8862百萬美元,之後於2011年與2012年分別為9571與9617,2013年再降至8435,2014年回升至8856,2015年再降至7262,2016年降為7068,2017年略增至7238,直到2018年回升至8244。就長期走勢而言,2005年至2018年間流動負債整體較2005年有小幅增加,約成長24%(由6649增至8244)。
- 借款總額
- 借款總額呈現較為明顯的長期上升趨勢,2005年為10999百萬美元,至2018年增長至19523百萬美元,累計增幅約8544百萬美元,約8成多的成長。期間也出現中期波動:2009年為14289,2010年回落至13320(約-7%)之後,2011年快速反彈至15495,2012年略降至15455,2013年增至16458,2014年大幅上升至19058,2015年小幅回落至19039,2016年再度升至19725,2017年續升至19913,2018年輕幅回落至19523。整體而言,後半段槓桿水準顯著提升,長期債務承擔相對於初期水平顯著增加,顯示資本性支出與投資併購等需求在該時段有所增強。以年複合成長率(CAGR)估算,從2005年到2018年的借款總額約年增長4.5%上下。
- 股東權益合計
- 股東權益合計在2005至2018年間顯著下滑,從29377百萬美元降至19564百萬美元,累計下降約9813百萬美元,約下降33%左右。於2007年達到高點32922後,2008與2009年分別回落至28623與23224,顯示該時期的盈餘波動與可能的資本結構調整對權益造成壓力。2010年及2011年出現回升,分別為25113與29506,但2012年再度下滑至24684,2013年急跌至16998,之後2014與2015年略有回穩分別為17418與17220。2016年進一步下探至13661,然後於2017年回升至15722,2018年再度上升至19564。整體結構顯示在該期間內資本回收能力與盈餘分配機制的波動對股東權益造成長期影響,導致權益水準顯著下降,而在2017–2018年間出現明顯回升。若以自2005年至2018年的比率觀察,股東權益的複合年增長率為負約-3.1%,顯示長期的資本結構變動對股東權益造成持續性壓力。就槓桿結構的相對變化而言,借款總額相對於股東權益的比率由2005年的約0.38增長至2018年的近1.00,顯示長期財務杠桿顯著提升;同時,流動負債相對於股東權益的比值在期間由約0.23增長至約0.42,顯示流動性壓力相對於股東資本的影響在上升。這些變化共同指向期末的財務風險偏好與穩健性之間的顯著變動,需要進一步的現金流與利息覆蓋分析以評估長期償債能力與股東回報的可持續性。
現金流量表
已結束 12 個月 |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額 | 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凈額(用於) | 籌資活動提供(用於)的現金凈額 |
---|---|---|---|
2018年6月30日 | |||
2017年6月30日 | |||
2016年6月30日 | |||
2015年6月30日 | |||
2014年6月30日 | |||
2013年6月30日 | |||
2012年6月30日 | |||
2011年6月30日 | |||
2010年6月30日 | |||
2009年6月30日 | |||
2008年6月30日 | |||
2007年6月30日 | |||
2006年6月30日 | |||
2005年6月30日 |
根據報告: 10-K (報告日期: 2018-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7-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6-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5-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4-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3-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2-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1-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0-06-30), 10-K (報告日期: 2009-06-30), 10-K (報告日期: 2008-06-30), 10-K (報告日期: 2007-06-30), 10-K (報告日期: 2006-06-30), 10-K (報告日期: 2005-06-30).
- 整體觀察與結構性洞見
- 在該期間,經營活動現金流持續為正,顯示核心營運可穩健地產生現金。此項之波動性較高,受年度營運變動影響,顯示現金產生能力具備韌性但亦易受營運表現起伏影響。投資活動現金流多數為現金流出,僅在2013年出現微小正向,並於2015年出現顯著正向流入,後續年度再度以現金流出為主,呈現高度變動性,反映資本性支出與投資處分等因素的影響。籌資活動現金流以現金流出為主,僅在2009年與2011年出現正向,於2012至2016年期間出現大幅度的現金流出,顯示在該期間的資本結構調整或股東回饋策略具有高度活躍性。綜合而言,營運現金流提供穩健的基礎,但投資與籌資活動的現金流在各年度呈現顯著波動,與資產配置與資本結構策略之變動高度相關。
-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額
- 該項於2005–2018年間大致維持為正向且介於約3,000到4,500百萬美元之間,顯示核心營運能帶來源源不絕的現金。2007年與2008年達到較高水平,分別為4,110與4,?(表中為4,110與3,925百萬),2009年明顯下滑至2,248百萬,2011年再度提升至4,471百萬,為年度最高。之後在2012–2014年間出現回落,2013年與2014年的數值分別約3,002與2,964百萬。2015年回升至3,617百萬,2017年進一步上升至3,785百萬,2018年再創新高至4,227百萬。整體模式呈現先增長、短暫回落、之後逐步走高至2018年的趨勢,顯示經營活動現金流隨營運表現與營運現金管理策略波動。
- 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凈額(用於)
- 長期以來呈現現金流出為主,顯示投資活動多為資金支出用途而非產生現金。2005–2008年與2009–2012年間的負值幅度較大,特別是在2008年達到最大現金流出(-6,347百萬)。2013年出現小幅正向現金流86,卻在2014年再次轉為現金流出-935。2015年出現顯著正向現金流入6,736,顯示在該年度有重大投資資產處分或類似操作導致現金流入,之後2016–2018年再度以現金流出為主,分別為-1,638、-752、-1,177。整體特徵為長期以現金流出為主,偶發性出現大額正向現金流,顯示投資活動的資金流動性高度依賴特定資產處分或投資策略的變動。
- 籌資活動提供(用於)的現金凈額
- 籌資活動的現金流多為負值,代表在該期間大量資金透過融資活動支出或股東回報等方式流出。2005年-681、2006年-1,932、2007年-273、2008年-643等,呈現長期以現金流出為主的結構。2009年短暫轉為正向315,2010年再度出現顯著流出(-1,445),2011年出現正向1360,顯示在該年可能進行了增資或特定融資安排;2012年起至2016年的期間,現金流出幅度顯著加大,特別是2015年達到-7,102,2016年為-5,330;2017年與2018年分別為-1,281與-1,464,雖有回穩但仍屬於較高的現金流出水平。綜合而言,籌資活動的現金流呈現以現金流出為主的格局,顯示在該期間資本結構與資本回收策略存在高度活躍與顯著的現金支出壓力。
- 綜合結論與洞見
- 在該期間內,經營活動現金流維持穩健,顯示核心營運具備穩定的現金創造力。投資活動方面長期以現金流出為主,僅在2015年出現顯著正向現金流入,顯示該年度存在重大資產處分或其他投資現金流入的結構性事件。籌資活動方面多數呈現現金流出,特定年份出現正向流入顯示短期策略性融資或資本結構調整;在2012至2016年間的高幅度流出尤為顯著,可能反映大規模的還本、股利分派與回購等安排。整體而言,核心營運現金流提供穩健的現金基礎,但投資與籌資活動的現金流展現出較高的波動性與策略性取向。對未來分析應聚焦於營運現金流對投資支出與融資策略之敏感度,以及現金頭寸在極端年份的管理與風險敞口控制。
每股數據
已結束 12 個月 | 基本每股收益1 | 稀釋每股收益2 | 每股股息3 |
---|---|---|---|
2018年6月30日 | |||
2017年6月30日 | |||
2016年6月30日 | |||
2015年6月30日 | |||
2014年6月30日 | |||
2013年6月30日 | |||
2012年6月30日 | |||
2011年6月30日 | |||
2010年6月30日 | |||
2009年6月30日 | |||
2008年6月30日 | |||
2007年6月30日 | |||
2006年6月30日 | |||
2005年6月30日 |
根據報告: 10-K (報告日期: 2018-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7-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6-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5-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4-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3-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2-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1-06-30), 10-K (報告日期: 2010-06-30), 10-K (報告日期: 2009-06-30), 10-K (報告日期: 2008-06-30), 10-K (報告日期: 2007-06-30), 10-K (報告日期: 2006-06-30), 10-K (報告日期: 2005-06-30).
1, 2, 3 數據針對拆分和股票股息進行了調整。
以下分析聚焦於每股盈餘(EPS)與股息的年度變化與模式,呈現的為資料內在的趨勢與洞見,未就特定事件作出外部結論。
- 基本每股收益(Basic EPS,美元)
- 在初期期間呈現穩健成長,2005年至2008年分別為0.74、0.76、1.14與1.82,顯示核心盈利能力於此階段改善;2009年出現顯著下滑,跌至-1.29,反映年度層面的結構性衝擊或一次性損失所致。之後2010至2012年逐步回升,分別回到0.97、1.04與0.47,顯示復甦但波動幅度仍高。2013年出現明顯的再一波上升,達到3.03,並於2014年小幅回落至1.99。2015年再次顯著提升,至3.91,為整個時段的峰值之一;此後2016年回落至1.42,2017年略上升至1.59,2018年再度提升至2.41。整體觀察,基本EPS呈高波動的上升-回落型態,且存在多次顯著的年度波動,顯示盈利動能在不同年份受不同因素影響而顯著變動。
- 與稀釋每股收益的關係顯示兩者走勢高度一致,2015年與2013年等關鍵年份的峰值與谷值同時出現,且在多數年份差異極小(例如2005-2008間的微小差異與2013年相同的高位),此現象暗示在觀察期間現行股本架構對EPS的稀釋性影響較低,稀釋因素對年度盈餘表現的變動性影響有限。整體而言,基本與稀釋EPS的走勢與絕對水準高度耦合,呈現同步的波動模式。
- 稀釋每股收益(Diluted EPS,美元)
- 走勢與基本EPS高度對應,2005-2008同樣呈現成長,2009跌至-1.29,之後2010-2012逐步回升至0.47;2013與2015的高點分別為3.03與3.90/3.91(分別為0.01至0.02的差異),2014-2016出現回落至1.99、1.42;2017至2018分別為1.59與2.40。與基本EPS的差距在各年度均極小,顯示在該期間的稀釋效應對EPS整體變動的影響相對有限,且公司在大多數年份的股本變動對EPS的影響並未顯著放大。整體模式與基本EPS相近,峰值與谷值時間點一致,波動性特徵穩健但具高度一致性。
- 每股股息(Dividends per share,美元)
- 股息呈穩健的成長軌跡,2005年為0.10美元,2006年替增至0.13,2007與2008維持於0.12,2009維持0.12;2010起持續上升,至0.14、0.15與0.18(分別為2010-2012),2013小幅回落至0.17,然後自2014年起顯著加速,分別為0.25、0.28與0.30;2017與2018再度上升至0.36,並於2018年與2017年持平。整體而言,股息呈長期上升的趨勢,尤其在2013年後的增長動力較為明顯,提供相對穩健的現金回報。相較於EPS的高度波動,股息的變動較為平緩且具長期性,顯示在盈餘波動並未顯著改變股利政策的方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