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ck Analysis on Net

EOG Resources Inc. (NYSE:EOG)

US$22.49

這家公司已移至 存檔 財務數據自2020年2月27日以來一直沒有更新。

營業獲利率
自 2005 年起

Microsoft Excel

付費用戶區域

資料隱藏在後面:

  • 訂購整個網站的完全訪問許可權,每月 10.42 美元起

  • 以22.49美元的價格訂購1個月的 EOG Resources Inc. 訪問許可權。

這是一次性付款。沒有自動續訂。


我們接受:

Visa Mastercard American Express Maestro Discover JCB PayPal Google Pay
Visa Secure Mastercard Identity Check American Express SafeKey

計算

EOG Resources Inc.、營業獲利率、長期趨勢計算

Microsoft Excel

根據報告: 10-K (報告日期: 2019-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8-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7-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6-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5-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4-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3-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2-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1-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0-12-31), 10-K (報告日期: 2009-12-31), 10-K (報告日期: 2008-12-31), 10-K (報告日期: 2007-12-31), 10-K (報告日期: 2006-12-31), 10-K (報告日期: 2005-12-31).

1 以千美元計


整體趨勢與周期性模式
在觀察期間,營業收入及其他自2005年起呈現穩健成長,於2014年達到顯著高點,為約18,035,340 千美元;期間的年增長率在2008年及2011–2014年間尤為突出,顯示在較長周期中營運規模與收入來源的貢獻度提升。營業利潤亦呈現上升趨勢,2005年到2014年間由約1,991,815 千美元增至約5,241,823 千美元,顯示營運效率與成本控制在該段期間具備較高的穩定性與韌性。然後於2015年出現顯著逆轉:當年雖仍有正向營收,但營業利潤轉為虧損,且2016年虧損幅度再度放大,造成營業獲利率出現極端波動。之後2017年起復甦,2018年再次出現明顯增長,且2019年仍維持高位,顯示在後期期間具備一定的回穩與再成長的能力,但未持續回到2014年的高點水平。整體上,收入規模呈現長期增長與間歇性回落並存,營運利潤與獲利率則呈現更高幅度的周期性波動。
營業收入及其他的變動模式
營業收入及其他在2005–2014年間呈現穩健擴張的路徑,年化增長動能在2011–2014期間尤為顯著,2014年達到約18,035,340 千美元的高點,顯示營運規模與收入來源在該段時間多元化與放大。2015年起出現明顯下滑,營收降至約8,757,428 千美元,較2014年下降約51%,2016年再降至約7,650,632 千美元,降幅約12.8%。之後2017年回升至約11,208,320 千美元,2018年進一步攀升至約17,275,399 千美元,2019年維持高位約17,379,973 千美元,較2017–2018年間呈現明顯成長與再平穩之模式,但仍未回到2014年的峰值水平。該期間的收入走勢顯示對營運環境與需求波動具高度敏感,且2015–2016年的下滑與後續復甦均對整體利潤率構成顯著影響。
營業利潤的波動與影響因素
營業利潤在2005–2008年間持續走高,從約1,991,815 千美元增長至約3,767,185 千美元,顯示營運現金流與成本控制在該段期間具有效率提升。2009–2010年出現急速回落,分別降至約970,841 千美元與約523,319 千美元,顯示市場環境與成本結構在此時期承受壓力。2011–2014年又出現回升,於2014年達到約5,241,823 千美元的高點。然後在2015年出現劇烈轉折,營業利潤轉為虧損約-6,686,079 千美元,2016年虧損雖有所收斂但仍為-1,225,281 千美元;此一階段的虧損幅度遠超2014年的正向水準,導致年度間波動幅度極大。隨後2017年回升至約926,402 千美元,2018年大幅增長至約4,469,346 千美元,2019年則為約3,699,011 千美元,顯示在後期仍具恢復力但波動仍顯著,可能受資產減值、一次性成本或業務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整體觀察顯示,營業利潤與市場循環高度相關,且特定年份的非經常性或資本性支出對利潤表影響甚大。
營業獲利率的走勢與風險洞見
營業獲利率在2005–2008年間維持較高水準,分別為約55.02%、48.55%、39.33%、52.86%,顯示在較穩定的營收增長與成本管理下,獲利效率保持在中高水準。2009–2010年期間獲利率急跌,分別為約20.28%與8.58%,反映收入增長放緩與成本結構承壓對利潤率的顯著影響。2011–2014年間恢復至約20.87%、12.67%、25.37%、29.06%,顯示在成長和成本控管配合下,邊際利潤有回升的區間。2015年出現前所未有的負值,約-76.35%,2016年減幅至-16.02%,此兩年的極端波動表明在該時期存在重大的非經常性或非營運性因素(如資產減值、一次性成本等)對利潤率造成重大拖累。2017年起轉為正向,約8.27%,2018年回升至約25.87%,2019年為約21.28%。整體而言,獲利率呈現高低起伏的循環性特徵,與收入與成本結構的變動高度相關,且在2015–2016年間呈現顯著的風險敞口。
結論性洞見與後續觀察重點
整體資料揭示高度周期性與波動性:收入與利潤水準顯著受市場環境與成本結構影響,長期看具備擴張能力但也暴露於價格波動與一次性成本的風險。2014年與2018年的高點顯示在特定市場條件下,營運規模與獲利能力能達到較高水準;然而2015–2016年的極端虧損與之後的復甦,提示在成本管理、資本支出與資產評價方面需要進一步監控。若進一步分析,建議取得並審視:單位成本變動、折舊與攤銷結構、資產減值/非經常性項目、油價與產量變動,以及分部營運的貢獻度,以區分「結構性改變」與「週期性波動」對未來獲利能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