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
營業獲利率 | = | 100 | × | 營業利潤1 | ÷ | 收入1 | |
---|---|---|---|---|---|---|---|
2019年12月31日 | 36.89% | = | 100 | × | 4,873) | ÷ | 13,209) |
2018年12月31日 | 26.82% | = | 100 | × | 3,794) | ÷ | 14,144) |
2017年12月31日 | 25.86% | = | 100 | × | 3,544) | ÷ | 13,705) |
2016年12月31日 | 27.35% | = | 100 | × | 3,572) | ÷ | 13,058) |
2015年12月31日 | 16.99% | = | 100 | × | 2,447) | ÷ | 14,403) |
2014年12月31日 | 27.41% | = | 100 | × | 4,448) | ÷ | 16,226) |
2013年12月31日 | 28.36% | = | 100 | × | 3,990) | ÷ | 14,070) |
2012年12月31日 | 26.00% | = | 100 | × | 2,593) | ÷ | 9,973) |
2011年12月31日 | 18.62% | = | 100 | × | 1,539) | ÷ | 8,265) |
2010年12月31日 | 15.64% | = | 100 | × | 1,281) | ÷ | 8,191) |
根據報告: 10-K (報告日期: 2019-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8-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7-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6-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5-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4-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3-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2-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1-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0-12-31).
1 百萬美元
以下為對三項財務指標於2010年至2019年的時間序列分析,著重模式、變化與洞見。以清晰、客觀的語言描述資料呈現的趨勢與內在關聯,並以第三人稱敘述。
- 營業利潤(Operating income,百萬美元)
- 該指標在初期呈現穩健成長,2010年為1281,2014年攀升至4448,期間累積增長顯著。2015年出現大幅回落,降至2447,較前一年下降近45%,為整體期間的明顯轉折點。之後2016年快速回升至3572,2017年略降至3544,2018年再度上升至3794,並於2019年大幅增長至4873,創下期間新高。整體觀察顯示,營業利潤在2010-2014年經歷強勁增長後,於2015年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之後雖有波動,但於2019年達到歷史新高,顯示營運盈餘的長期成長動能仍具韌性。2019年的水準相對2010年增長約3.8倍,顯示長期盈利能力顯著改善。
- 收入(Revenue,百萬美元)
- 收入在2010至2014年間持續提升,從8191增至16226,呈現穩健的成長曲線。然而2015年起出現下跌,降至14403,2016年再下探至13058;之後2017年回升至13705、2018年提升至14144,但2019年再度下滑至13209,形成自2014年以來的波動序列。整體而言,收入展現長期上升的主趨勢,但在中後期出現多年的波動與回落,反映市場需求、資本支出或產業循環對營收造成顯著影響。
- 營業獲利率(Operating margin,%)
- 營業獲利率在2010至2014年間穩步攀升,於2012年達到26%、2013年與2014年分別為26.0%與27.41%,顯示較高的成本控管效率與利潤貢獻較高的營收結構。2015年出現大幅下滑,降至16.99%,與同期收入的下滑相呼應,顯示成本或結構性壓力顯著影響利潤率。此後2016年快速回升至27.35%,2017年小幅回落至25.86%、2018年再度回升至26.82%,2019年則大幅上升至36.89%,成為整個觀察期間的最高值。此一波動 pattern 表示獲利率對成本結構、資本運用及可能的非經常性因素高度敏感,且2019年的高點顯示在收入波動下仍能透過效率與結構性改善提升獲利能力。
綜合觀察:在2010-2014年間呈現強勁成長動能,於2015年出現顯著下滑,之後呈現波動但逐步回升,並在2019年達到獲利率與營業利潤的雙高點。收入雖長期趨勢向上,卻在2015-2016及2019年出現明顯回落,顯示收入與營運利潤及獲利率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包含成本結構、資本支出和市場循環等。未來分析若能連結成本結構、資本配置與一次性項目,將有助於解釋2019年顯著的獲利率提升與收入端的相對疲弱之間之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