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用戶區域
免費試用
本周免費提供Kinder Morgan Inc.頁面:
資料隱藏在後面: 。
這是一次性付款。沒有自動續訂。
我們接受:
損益表
已結束 12 個月 | 收入 | 營業利潤 | 歸屬於Kinder Morgan, Inc.的凈收益(虧損) |
---|---|---|---|
2019年12月31日 | |||
2018年12月31日 | |||
2017年12月31日 | |||
2016年12月31日 | |||
2015年12月31日 | |||
2014年12月31日 | |||
2013年12月31日 | |||
2012年12月31日 | |||
2011年12月31日 | |||
2010年12月31日 |
根據報告: 10-K (報告日期: 2019-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8-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7-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6-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5-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4-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3-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2-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1-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0-12-31).
- 收入(Revenue)
-
在期間初期,收入呈現穩健成長的趨勢,2010年至2014年由8191百萬美元增長至16226百萬美元,約成長近一倍,2012年至2013年間的增幅尤為顯著,2013年與2012年分別出現約40.9%與68%之間的增長。
之後的2015年開始出現回落,2015年至2016年間分別降至14403與13058百萬美元,接著於2017年回升至13705百萬美元,2018年再增至14144百萬美元,但2019年再度回落至13209百萬美元。以2019年相對於2014年的峰值而言,降幅約為18%左右;整體而言,收入呈現中長期向上的基準,但在後段出現顯著波動與下修壓力。
- 營業利潤(Operating income)
-
營業利潤的走勢在2010-2014年間呈現快速成長,從1281百萬美元增至2014年的4448百萬美元,反映在該時期內利潤率改善與規模擴張的正向影響。這段時期的增幅在2012-2013年尤為顯著,顯示營運效率及資本性支出的回報逐步放大。
2015年出現明顯回落,降至2447百萬美元,降幅約45%,此後2016年反彈至3572、2017年略降至3544、2018年回升至3794,2019年再創新高至4873,較2014年的峰值略高,顯示在後期營運動能恢復與提升,且2019年整體營運利潤水準為近年最高。
- 歸屬於Kinder Morgan, Inc.的淨收益(淨利)
-
淨收益呈現高度波動與轉折。2010年出現小幅虧損(-41百萬美元),2011年迅速轉為正向並在2013年與2014年間出現顯著波動,分別達到594與1193百萬美元的高點,2014年回落至1026百萬美元,2015年再度大幅下滑至253百萬美元,2016年回升至708百萬美元,2017年跌至183百萬美元後,2018年大幅回升至1609百萬美元,2019年再度增長至2190百萬美元,創下該時期新高,顯示淨利受多項非營運因素影響而波動幅度遠超營業利潤。
從2011年至2019年的變動可觀察到,淨收益與營業利潤之間並非始終同方向變動,特別是在2017年,營業利潤雖然維持在較高水準,但淨收益卻出現明顯下滑,顯示非經常性項目、稅務或其他因素對淨利的影響在此期間較為顯著。2019年淨收益回升至約2190百萬美元,與2018年的1609百萬美元相比增幅顯著,顯示在經營活動改善之餘,非經常性因素亦可能轉為利多。
資產負債表:資產
流動資產 | 總資產 | |
---|---|---|
2019年12月31日 | ||
2018年12月31日 | ||
2017年12月31日 | ||
2016年12月31日 | ||
2015年12月31日 | ||
2014年12月31日 | ||
2013年12月31日 | ||
2012年12月31日 | ||
2011年12月31日 | ||
2010年12月31日 |
根據報告: 10-K (報告日期: 2019-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8-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7-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6-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5-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4-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3-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2-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1-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0-12-31).
- 趨勢摘要與結論性觀察
- 在分析期間,總資產呈現先快速成長、後續回落的結構。2011年至2012年間,總資產從30717百萬美元增長至68185百萬美元,增幅超過一倍,之後於2013年至2015年間持續攀升,於2015年達到約84104百萬美元的峰值,之後於2016年至2019年間逐步回落,至2019年的74057百萬美元,仍高於2010年的水平。流動資產則展現高度波動性,於2012~2013年間急速攀升,2018年再度出現顯著上升,然2019年回落。兩者的變動呈現出資產結構在中長期的劇烈調整與短期流動性波動並存的特徵。整體而言,資產基礎在2010年代初經歷快速擴張後,於中後期進入收縮或整固的階段。
- 流動資產的變動模式
- 流動資產在2010年至2011年間出現輕微下降(1787百萬美元降至1663百萬美元),之後於2012年劇增至3674百萬美元,2013年小幅上升至3868百萬美元,2014年略降至3752百萬美元,2015年明顯下降至2824百萬美元,2016年回升至3229百萬美元,2017年再降至2715百萬美元,2018年出現顯著上升至5722百萬美元,2019年回落至3238百萬美元。此序列顯示高度波動且具有多個顯著拐點,特別是2012~2013年間與2018年間的尖峰,可能反映現金及近現金資源、應收賬款或短期投資等流動性項目的臨時性波動。流動資產在比例上於2010~2014年間維持於總資產的較低水平,於2018年短期內佔比顯著提高後於2019年回落。
- 總資產的變動模式
- 總資產自2010年的28908百萬美元起,於2011年增至30717百萬美元,2012年大幅躍升至68185百萬美元,之後於2013年、2014年分別增至75185與83198百萬美元,於2015年達到84,104百萬美元的峰值。此後2016年至2019年間逐步回落,2016年為80,305百萬美元、2017年為79,055百萬美元、2018年為78,866百萬美元、2019年降至74,157百萬美元。整體呈現「快速擴張—高點穩定—逐步回落」的模式,顯示在中期內資本配置與資產結構經歷顯著增長,隨後進入調整階段。就單純資產規模而言,結構性變動可能與資本開支、併購、資產重估或其他長期投資有關,但僅憑此資料難以確認具體因素。
- 流動資產與總資產之關聯與洞察
- 在2010~2014年間,流動資產佔總資產的比重穩定於約5%上下,2015~2017年降至約3~4%的區間,顯示長期資產在資產結構中的主導地位。2018年流動資產急增,佔比提升至約7.3%,此後2019年回落至約4.4%。結合總資產的走向,顯示資產結構在中期以長期資產為主的配置特徵,但在2018年度出現短期的現金及近現金資產的顯著增加。此模式暗示資金流動性在某些年度出現暫時性提升,可能與融資活動、現金管理策略或短期營運資金需求變動相關。為更全面理解,需要結合負債結構、現金流量表與營運資本變動等補充資料進行分析。
- 結論與後續分析建議
- 期間內資產基礎呈現快速增長與後續回落的循環,且流動資產的波動性顯著高於總資產的變動幅度。若需更深層次洞察,建議結合負債結構、現金流量表及營運資本變動等資料,以判斷資本支出、併購活動、現金籌措或其他因素對資產配置變動的影響。進一步的期間比較分析可聚焦於資本回報率、資本支出與現金及等價物變動之關聯,以評估資產結構調整對長期盈利能力與財務穩定性的影響。此類分析有助於辨識資產結構變動的可持續性與潛在風險點。。
資產負債表:負債和股東權益
流動負債 | 總負債 | 長期債務,包括流動部分 | Kinder Morgan, Inc. 的股東權益合計 | |
---|---|---|---|---|
2019年12月31日 | ||||
2018年12月31日 | ||||
2017年12月31日 | ||||
2016年12月31日 | ||||
2015年12月31日 | ||||
2014年12月31日 | ||||
2013年12月31日 | ||||
2012年12月31日 | ||||
2011年12月31日 | ||||
2010年12月31日 |
根據報告: 10-K (報告日期: 2019-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8-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7-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6-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5-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4-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3-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2-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1-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0-12-31).
- 流動負債(百萬美元)變化與觀察
- 在期間內呈現顯著波動。2010年至2014年間,流動負債由3,644增至6,362,顯示短期負債水平持續攀升;2015年出現較大回落至4,065,之後於2016年至2018年再次上升,於2018年達到7,557的高點,2019年回落至5,100。整體走勢呈現多次上升與回落的循環,且2018年的水平較2010年顯著提高,顯示短期負債的季節性或短期資金需求在某些年份較為突出。若以端點比較,2010年的3,644與2019年的5,100之間增幅約40%,但波動性在中間年份較為旺盛。年內結構上,流動負債在多數年份佔比並非穩定上升,呈現出較高的年度波動性。
- 總負債(百萬美元)變化與觀察
- 總負債在2010至2014年間快速成長,2010為20,369,至2014年的47,772,增長幅度顯著;2015年略降至48,701後,2016至2019年間逐年回落,分別為45,503、43,931、43,669、39,268。該指標的整體路徑呈現「快速上升—之後逐步去槓桿」的模式,ピー在2014年達到高點後逐步回落,至2019年仍高於2010年水平,年際變動幅度較大。若以2010與2019年相比,總負債增加約18,899,顯示長期資本結構亦在重組與調整過程中。
- 長期債務,包括流動部分(百萬美元)變化與觀察
- 此項在期間內呈現明顯的上升與後續回落。2010年為15,826,2012年上升至34,401,2014年進一步增至42,963,2015年達到峰值43,227,之後逐年下降至2019年的34,392。整體趨勢顯示在2010-2015年間進行大幅舉借與融資安排,之後動用現有資本與再融資機制進行還款或再平整,至2019年長期債務水平仍高於2010年水平,但相較2014-2015年的高點已顯著下降。長期債務在總負債中的佔比長期維持較高水準,於2010年約77%至2019年約88%之間波動,顯示長期性負債在總負債結構中仍占主導地位。
- 股東權益合計(百萬美元)變化與觀察
- 股東權益呈現極大幅度的結構性變化。2010年為3,439,2011年略降至3,321;2012年急升至13,865,2013年小幅回落至13,093;2014年再度躍升至34,076,並在2015年進一步上升至35,119,之後於2016年至2019年間穩定於33,636至33,742之間。此一演變顯示主要資本結構經歷了兩次顯著的權益性資本增資(2012與2014年左右),之後維持在高位並逐步穩定,形成相對穩定的權益基礎。以2010年對比,股東權益在2019年增長約9,303,意味著資本注入在中期帶動了權益規模的顯著提升,並改善了對負債的相對承受能力。
現金流量表
已結束 12 個月 |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額 | 投資活動中使用的現金凈額 | 籌資活動提供(用於)的現金凈額 |
---|---|---|---|
2019年12月31日 | |||
2018年12月31日 | |||
2017年12月31日 | |||
2016年12月31日 | |||
2015年12月31日 | |||
2014年12月31日 | |||
2013年12月31日 | |||
2012年12月31日 | |||
2011年12月31日 | |||
2010年12月31日 |
根據報告: 10-K (報告日期: 2019-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8-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7-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6-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5-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4-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3-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2-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1-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0-12-31).
- 結論要點
- 在該期間的現金流結構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額長期維持正向,且在2015年達到峰值後出現波動;投資活動的現金淨額為長期負向,顯示資本性支出高度活躍,於中後段出現極端波動;籌資活動的現金淨額則呈現高度不穩定的走勢,於2019年出現顯著的負向淨額。整體觀察,大幅正向或負向的籌資現金流變動,對年度淨現金流之影響在2018年與2019年特別顯著,其中2018年出現強勁的淨現金流入,而2019年則出現對流動性與財務彈性構成壓力的重大淨流出。
-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額之趨勢
- 經營活動現金淨額自2010年 1911 百萬美元逐年上升,於2015年達到高點 5303,之後出現回落至2016年 4787、2017年 4601;2018年短暫回升至 5043,2019年再度回落至 4748。整體呈現前期持續成長、之後以波動為主的走勢,波動集中區域在2015年前後的高位,以及2016–2017年的回落。
- 投資活動中使用的現金淨額之趨勢
- 長期為現金流出(負值),顯示資本性支出偏高。2010–2019年的變化呈現集中於中期的極端負向淨額:2012年 (-5084) 與2015年 (-5706) 為峰值;之後在2016年大幅縮減至 (-1705),2017年再度放大至 (-3362),2018年幾乎回歸中性 (-68),2019年再度走高至 (-1714)。此序列顯示資本開支在中期呈現高強度但有顯著波動。
- 籌資活動提供(用於)的現金淨額之趨勢
- 籌資現金淨額呈現頻繁正負轉變。2010年出現正向淨額 711,2011年轉為微幅負值 (-57),2012年再度正向 2584,2013年轉為顯著負值 (-1095),2014年與2015年分別為 471 與 327;2016年、2017年與2018年分別為 -2629、-1681、-1824;2019年出現極端負向淨額 -6185,顯示在2019年籌資活動出現大規模現金流出。整體而言,籌資活動在多數年份為正負交替,且2019年的負向淨額顯著放大。
- 綜合淨現金流與洞見
- 以三大項目的年度淨現金流相加得知,2010年為正向淨流入(約 335 百萬美元),2011年小幅為負(約 -84 百萬美元),2012年再度正向(約 295),2013與2014分別為約 -95、-272;2015年再次小幅為負(約 -76),2016年轉為正向(約 453),2017年再度為負(約 -442),2018年達到全年度最大正向淨流入(約 3151),2019年卻出現顯著負向淨流出(約 -3151)。此序列顯示,在多數年份經營現金流較為穩定的正向來源,但資本支出與籌資活動的波動性對年度淨現金流的影響顯著,特別是在2018年與2019年之間出現與資本性投資及籌資安排高度相關的極端變化。
- 洞見與風險點
- 結構性觀察顯示:經營現金流的穩健性在中期仍具韌性,且在2018年顯著貢獻淨現金流入,反映出營運現金產生能力在一定時期內提升;投資現金流的高度波動與大幅度的負向淨額,顯示資本支出在特定時期集中,需留意資本回收期及未來資本需求的持續性與資本成本;籌資現金流的高度波動與2019年的極端淨流出,可能指向債務結構調整、股利與回購策略等因素的重大變化,對短期與中期的流動性與財務彈性構成重要影響。若未來經營現金流未能穩健提升或資本支出仍高企而籌資能力受限,則現金頭寸可能出現壓力,需要更密切的現金管理、債務結構評估與預算編列。
- 資料限制與注意事項
- 單位為百萬美元,且空白欄位代表資料缺失。分析基於年度現金流三大項目的數值,未納入其他影響現金流量的因素(如非現金項目、資產處置、會計政策變動等)。在跨年度比較時,需謹慎考慮會計處理差異與分部披露方式,且僅以現金流量數據判斷其財務結構時需配合其他財務指標以獲得更完整的風險與穩健性評估。
每股數據
已結束 12 個月 | 基本每股收益1 | 稀釋每股收益2 | 每股股息3 |
---|---|---|---|
2019年12月31日 | |||
2018年12月31日 | |||
2017年12月31日 | |||
2016年12月31日 | |||
2015年12月31日 | |||
2014年12月31日 | |||
2013年12月31日 | |||
2012年12月31日 | |||
2011年12月31日 | |||
2010年12月31日 |
根據報告: 10-K (報告日期: 2019-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8-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7-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6-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5-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4-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3-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2-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1-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0-12-31).
1, 2, 3 數據針對拆分和股票股息進行了調整。
以下分析聚焦於三項財務指標的年度走勢與內在關聯,以客觀、中立的語氣描述模式與洞見,僅以資料本身的變化為依據。
- 基本每股收益
- 在2010年為-0.05,2011年大幅轉為正向的0.69,之後2020年以前呈現波動。2012年回落至0.31,2013年再升至1.15,為整個期間的高點;2014年略降至0.89;2015年出現明顯崩跌,降至0.10;2016年回升至0.25,2017年降至接近零的0.01;2018年回升至0.66,2019年再提升至0.96。整體觀察呈現較高的波動性,且在2017年前後出現顯著低點,之後逐步回穩並在2019年接近1.0。
- 稀釋每股收益
- 與基本每股收益的走勢幾乎完全一致:2010年-0.05,2011年0.71,2012年0.32,2013年1.15,2014年0.89,2015年0.10,2016年0.25,2017年0.01,2018年0.66,2019年0.96。兩者數值完全相同,顯示在觀察期間內股本結構變動對每股稀釋的影響甚微,未出現不同於基本EPS的顯著稀釋效應。
- 每股股息
- 2010年缺失資料,2011年為1.05,2012年提升至1.40,2013年再上升至1.60,2014年達到1.74,2015年略降至1.61;2016年與2017年顯著下修,均為0.50;2018年回升至0.80,2019年再增至1.00。這條股息路徑顯示自2011年至2014年有持續的股息成長,隨後在2016–2017年出現大幅削減,之後逐步回升但未回到2014年的高水準。從資料看,股息政策在2015年前後展現相對穩健的派發,但在2016–2017年的重大調整顯示資本配置或現金流壓力的影響,之後再度回穩並逐步提高至2019年的水平。也顯示股息並非嚴格跟隨單期EPS變動,而可能受累積盈餘、現金流與長期分配政策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