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益表
已結束 12 個月 | 淨銷售額 | 歸屬於百特的凈利潤 |
---|---|---|
2015年12月31日 | 9,968) | 968) |
2014年12月31日 | 16,671) | 2,497) |
2013年12月31日 | 15,259) | 2,012) |
2012年12月31日 | 14,190) | 2,326) |
2011年12月31日 | 13,893) | 2,224) |
2010年12月31日 | 12,843) | 1,420) |
2009年12月31日 | 12,562) | 2,205) |
2008年12月31日 | 12,348) | 2,014) |
2007年12月31日 | 11,263) | 1,707) |
2006年12月31日 | 10,378) | 1,397) |
2005年12月31日 | 9,849) | 956) |
根據報告: 10-K (報告日期: 2015-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4-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3-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2-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1-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0-12-31), 10-K (報告日期: 2009-12-31), 10-K (報告日期: 2008-12-31), 10-K (報告日期: 2007-12-31), 10-K (報告日期: 2006-12-31), 10-K (報告日期: 2005-12-31).
- 整體觀察與趨勢脈絡
- 在所提供的期間內,淨銷售額呈現由低到高的長期上升趨勢,於2014年達到峰值後在2015年出現顯著回落。同期,歸屬於本公司之凈利潤也呈現上升趨勢至2014年,但在2015年出現大幅下滑。兩項指標的長期走勢顯示,在2014年前後經歷了相對穩健且同步的成長與利潤擴張,然在2015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結構性或外部因素影響,導致銷售與利潤同時出現明顯的下降,其中凈利潤的跌幅較銷售幅度更為顯著。整體而言,2010年代初至中段的增長鋒芒在2015年前後出現明顯回撤的情況,顯示該年度之事件可能對營運結構與利潤貢獻產生了顯著影響。
- 淨銷售額的演變與洞見
- 淨銷售額自2005年為98.49億美元,逐年上升至2014年的166.71億美元,整體成長幅度約69%;期間 Ano 2009至2014年的年度增長保持正向且穩健,顯示市場需求或定價機制在多數年度具備支持力。然後於2015年急劇回落至99.68億美元,與前一年度相比下降約40%;此變化遠超前述上升期的年度波動,且使長期成長趨勢出現明顯轉折。綜觀,2014年為該時段的高點,2015年的數字則反映出結構性變更、一次性因素或外部環境變化對銷售的顯著影響。
- 凈利潤的演變與波動
- 凈利潤自2005年為95.6億美元,於2006-2009年間穩步成長,分別為139.7、170.7、201.4和220.5億美元,呈現利潤擴張的態勢。2010年出現明顯回落至142.0億美元,之後於2011-2014年間再度回升,於2014年達到2,497億美元的高點,較2005年增長約161%。2015年再度大幅下滑至96.8億美元,跌幅超過六成,顯示在同年銷售出現劇烈下滑的情況下,利潤受非經常性因素或結構性調整影響而顯著收縮。從年內波動看,2006-2009的增長期與2010年的回落,以及2011-2014的再度攀升,皆指向利潤貢獻與成本控管在不同時期呈現波動性特徵,2015年的快速回落更凸顯出該年度的特殊影響力。
- 利潤率與資本效率的觀察
- 以淨利潤率(凈利潤除以淨銷售額的近似比)觀察,2005年的約9.7%開始,隨著2006-2009年的上升而提升至約17.6%(2009年),此后於2010年回落至約11.1%,之後於2011-2012年回升至約16%左右,2013年再降至約13.2%,2014年回升至約15.0%,2015年再度降至約9.7%。整體看法是,2010年前後的利潤率有過渡性改善,並在2011-2014年間維持在大致15%左右的區間波動,顯示成本效率或定價結構在該期間有所提升;但2015年的利潤率急速回落,與銷售下滑同幅度或更大程度的衝擊,顯示結構性變化或非經常性因素對利潤貢獻的影響顯著。若以淨銷售與凈利潤的比率變化判斷,2015年的比例壓縮程度高於2014年前後的增長期。
- 結論要點與風險提示
- 核心觀察顯示,在長期成長期結束前,營收與利潤同向上升趨勢相當穩健,並於2014年達到階段性高點;然而2015年的劇烈回落顯示出該年度存在可能的結構性變更或一次性因素,導致營運規模與獲利貢獻顯著縮水。利潤率在2010年前後曾出現顯著波動,但在2011-2014年間回穩於較高的區間,2015年的低點反映出該年度的特殊性。為更全面理解長期趨勢,需要進一步取得成本結構、資本支出、重組項目、異動項目(如分拆、資產出售或匯率影響)等維度數據,以區分結構性變化與非經常性因素對銷售與利潤的影響程度。
資產負債表:資產
流動資產 | 總資產 | |
---|---|---|
2015年12月31日 | 11,796) | 20,975) |
2014年12月31日 | 10,351) | 25,917) |
2013年12月31日 | 10,004) | 25,869) |
2012年12月31日 | 9,260) | 20,390) |
2011年12月31日 | 8,650) | 19,073) |
2010年12月31日 | 7,989) | 17,489) |
2009年12月31日 | 8,271) | 17,354) |
2008年12月31日 | 7,148) | 15,405) |
2007年12月31日 | 7,555) | 15,294) |
2006年12月31日 | 6,970) | 14,686) |
2005年12月31日 | 5,116) | 12,727) |
根據報告: 10-K (報告日期: 2015-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4-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3-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2-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1-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0-12-31), 10-K (報告日期: 2009-12-31), 10-K (報告日期: 2008-12-31), 10-K (報告日期: 2007-12-31), 10-K (報告日期: 2006-12-31), 10-K (報告日期: 2005-12-31).
以下為基於提供之資料所呈現的趨勢分析摘要,聚焦於財務結構的變化與其模式與洞見。
- 流動資產(單位:百萬美元)
- 在分析期間,流動資產的年末數值由 5116 增長至 11796,呈現長期穩健的上升趨勢。整體增長幅度約為 131%,年複合成長率約介於 8% 至 9% 左右。期間存在明顯的年度波動,2008 年度下降至 7148(低於前一年 7555),同期 2009 年大幅回升至 8271,2010 年再度小幅回落至 7989,顯示資產結構在該段期間出現資金與流動性水平的波動。此後自 2011 年起持續走高,2012 年 9260、2013 年 10004、2014 年 10351,至 2015 年更創歷史新高 11796,顯示短期流動性與現金及應收款項等構成的資本運用需求在期末期間持續擴大。總結而言,流動資產呈現長期上升趨勢,同時透過中後期的穩步提升反映出對流動性資源的持續增加。
- 總資產(單位:百萬美元)
- 總資產在 2005 年為 12727,至 2015 年為 20975,整體呈現上升的長期趨勢,但期間經歷顯著的變動。自 2005–2014 年間,資產規模逐年增長,特性上在 2012 至 2014 年出現加速與峰值,2012 年 20390、2013 年 25869、2014 年 25917,顯示資產基礎於此段時間迅速擴張。2014 年達到最高點之後,2015 年出現顯著回落至 20975,較前一年下降約 19%,但相對 2005 年仍有約 6,000 百萬美元的增長。由此可見,資本結構在中長期呈現擴張態勢,並於最後一年出現回調,顯示資產基礎的波動性在研究期間具有集中特徵,同時整體水平仍高於初始年。
資產負債表:負債和股東權益
流動負債 | 債務和租賃義務總額 | 百特股東權益合計 | |
---|---|---|---|
2015年12月31日 | 5,750) | 6,520) | 8,846) |
2014年12月31日 | 6,042) | 9,305) | 8,120) |
2013年12月31日 | 5,906) | 9,166) | 8,463) |
2012年12月31日 | 4,759) | 5,930) | 6,938) |
2011年12月31日 | 4,857) | 5,195) | 6,585) |
2010年12月31日 | 4,041) | 4,387) | 6,567) |
2009年12月31日 | 4,464) | 4,151) | 7,191) |
2008年12月31日 | 3,635) | 3,756) | 6,229) |
2007年12月31日 | 3,812) | 3,089) | 6,916) |
2006年12月31日 | 3,610) | 2,801) | 6,272) |
2005年12月31日 | 4,165) | 3,338) | 4,299) |
根據報告: 10-K (報告日期: 2015-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4-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3-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2-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1-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0-12-31), 10-K (報告日期: 2009-12-31), 10-K (報告日期: 2008-12-31), 10-K (報告日期: 2007-12-31), 10-K (報告日期: 2006-12-31), 10-K (報告日期: 2005-12-31).
- 流動負債(單位:百萬美元)
- 該期間內,流動負債呈現顯著波動且以較高水準為主的變化模式。2005年為4,165,於2006年降至3,610,之後於2007年小幅回升至3,812,並於2008年再度下滑至3,635。2009年出現較大幅度的上升,增至4,464,此後2010年回落至4,041,2011年再度上升至4,857,2012年小幅回落至4,759。2013年與2014年分別大幅攀升至5,906與6,042,然在2015年再度小幅下降至5,750。整體而言,從2005年到2015年,流動負債水準較初始時高出約38%,但年度間的變動頻繁且幅度較大,顯示現金流與短期資金需求在此期間呈現不穩定的波動性。
- 債務和租賃義務總額(單位:百萬美元)
- 此項在分析期間呈現長期上升的趨勢,但伴隨著明顯的區間波動。2005年為3,338,2006年降至2,801,之後於2007至2012年間逐步攀升,2007為3,089、2008為3,756、2009為4,151、2010為4,387、2011為5,195、2012為5,930。2013年出現急速跳升,達到9,166,2014年再度上升至9,305,顯示槓桿化程度在此兩年內顯著提升。2015年回落至6,520,較前一年顯著下降。綜觀全期,該項自2006年至2014年間的增長幅度較大,2015年的回落則表明再融資或資本支出安排的調整對槓桿水平產生了緩解效應。
- 股東權益合計(百萬美元)
- 股東權益呈現長期上升的基調,但年度間存在波動。2005年為4,299,2006年迅速增長至6,272,2007年再增至6,916,2008年下滑至6,229,2009年回升至7,191,2010年略降至6,567,2011年小幅回穩至6,585,2012年增至6,938,2013年顯著上升至8,463,2014年略降至8,120,2015年再度創新高至8,846。整體而言,權益端的增長受益於累積留存盈餘與資本調整的共同作用,特別是在2006–2009與2013年的快速增長區間尤為明顯,2014年雖有小幅回落,但2015年再度走高,顯示長期資本形成的穩定性。
現金流量表
已結束 12 個月 |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 | 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 | 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 |
---|---|---|---|
2015年12月31日 | 1,129) | (861) | (357) |
2014年12月31日 | 3,215) | (1,542) | (1,402) |
2013年12月31日 | 3,198) | (5,362) | 1,645) |
2012年12月31日 | 3,106) | (1,569) | (1,115) |
2011年12月31日 | 2,817) | (1,427) | (1,137) |
2010年12月31日 | 3,003) | (1,264) | (1,716) |
2009年12月31日 | 2,909) | (1,146) | (1,012) |
2008年12月31日 | 2,515) | (993) | (1,931) |
2007年12月31日 | 2,305) | (305) | (1,971) |
2006年12月31日 | 2,183) | (342) | (123) |
2005年12月31日 | 1,550) | (367) | (1,447) |
根據報告: 10-K (報告日期: 2015-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4-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3-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2-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1-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0-12-31), 10-K (報告日期: 2009-12-31), 10-K (報告日期: 2008-12-31), 10-K (報告日期: 2007-12-31), 10-K (報告日期: 2006-12-31), 10-K (報告日期: 2005-12-31).
-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
- 單位:百萬美元;期間:2005 年至 2015 年。數值呈現長期正向且相對穩定的增長趨勢,2005 年為 1550,之後於 2006–2009 年間持續成長,2009 年至 2010 年間略有波動但保持高水準;2011 年出現短暫回落,2012 年再度回升,並於 2013–2014 年持續攀升,於 2014 年达到近年最高點 3215;然而 2015 年出現劇烈下滑,降至 1129,較 2014 年大幅回落。整體觀察,營運現金流在 2005–2014 年間展現穩定的增長與韌性,顯示核心營運活動於此期間持續帶動現金的提升;2015 年的急速下跌則顯示在該年度存在突發或結構性變動,影響現金流量的穩定性與可預測性。若以年增長角度觀察,2005–2014 年間的增長幅度較為穩健,並於 2014 年達到峰值後於次年出現顯著波動。
- 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
- 單位:百萬美元;期間:2005 年至 2015 年。該項呈現長期以負值為主的現金流出特徵,顯示投資性現金支出一直為主要來源的現金流出項。數值分別為 -367、-342、-305、-993、-1146、-1264、-1427、-1569、-5362、-1542、-861。特徵性事件出現在 2013 年,當年投資活動的現金流出急劇增加至 -5362,遠高於其他年度,顯示該年實施了規模相當龐大的資產投資或資產相關活動;此極端值之後於 2014 與 2015 年回落至 -1542 與 -861,顯示投資活動的現金支出在 2013 年過後回穩但仍維持負值。整體而言,投資活動的現金流出在整個期間佔據主導地位,且具高度波動性,尤其在 2013 年出現顯著異常水平。
- 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
- 單位:百萬美元;期間:2005 年至 2015 年。籌資活動的現金流量長期以負值為主,即呈現淨現金流出,年度分別為 -1447、-123、-1971、-1931、-1012、-1716、-1137、-1115、1645、-1402、-357。除了 2014 年出現顯著的正向淨現金流入 1645 之外,其餘年份多為淨流出,顯示在絕大多數年度內,籌資活動是以籌集資金、償還債務或其他融資安排為主的現金流出來源。2014 年的正向現金流入可能反映了重大資本結構調整或籌資安排的成果;2015 年又回到淨流出,顯示該年籌資活動再度出現現金流出性質,表徵資本結構管理的再平衡或償債需求的再出現。
每股數據
已結束 12 個月 | 基本每股收益1 | 稀釋每股收益2 | 每股股息3 |
---|---|---|---|
2015年12月31日 | 1.78 | 1.76 | 1.27 |
2014年12月31日 | 4.61 | 4.56 | 2.05 |
2013年12月31日 | 3.70 | 3.66 | 1.92 |
2012年12月31日 | 4.22 | 4.18 | 1.57 |
2011年12月31日 | 3.91 | 3.88 | 1.27 |
2010年12月31日 | 2.41 | 2.39 | 1.18 |
2009年12月31日 | 3.63 | 3.59 | 1.07 |
2008年12月31日 | 3.22 | 3.16 | 0.91 |
2007年12月31日 | 2.65 | 2.61 | 0.72 |
2006年12月31日 | 2.15 | 2.13 | 0.58 |
2005年12月31日 | 1.54 | 1.52 | 0.58 |
根據報告: 10-K (報告日期: 2015-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4-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3-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2-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1-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0-12-31), 10-K (報告日期: 2009-12-31), 10-K (報告日期: 2008-12-31), 10-K (報告日期: 2007-12-31), 10-K (報告日期: 2006-12-31), 10-K (報告日期: 2005-12-31).
1, 2, 3 數據針對拆分和股票股息進行了調整。
以下內容對提供期間的年度每股收益與股息資料進行觀察與解讀,著重描述模式、變化與洞見,採用中立客觀的語氣呈現。
- 基本每股收益(美元,基本)
- 在2005年至2009年間,基本每股收益呈現穩健上升,從1.54提高至3.63;2010年出現明顯下滑,降至2.41,較前一年下降約34%;之後於2011年開始回升,2011、2012、2013、2014年的水平分別為3.91、4.22、3.70、4.61,整體呈現持續回升並在2012年達到相對高點,然而2015年再次急劇下降至1.78,降幅接近2010年前后的水準。基本與稀釋之間的差距通常維持在0.02至0.03美元的窄幅區間,顯示兩者走勢高度一致且幅度相近。
- 稀釋每股收益(美元,稀釋)
- 稀釋每股收益的走勢與基本EPS高度相符,數值分布為2005年1.52、2006年2.13、2007年2.61、2008年3.16、2009年3.59、2010年2.39、2011年3.88、2012年4.18、2013年3.66、2014年4.56、2015年1.76。與基本EPS之間的差距通常維持在0.02至0.03美元的窄幅,顯示稀釋影響對於整體走勢的影響較小且方向一致。2010年的下滑與2011-2014年的回升同樣顯示出高度的同步性;2015年的跌幅亦顯著,回到與2010年前後相近的水平。
- 每股股息(美元)
- 股息呈現長期穩健的上升趨勢,2005年為0.58美元,2006年仍為0.58美元,之後逐年提升,至2007年0.72、2008年0.91、2009年1.07、2010年1.18、2011年1.27、2012年1.57、2013年1.92、2014年2.05,2015年回落至1.27。整體而言,2005年至2014年間股息穩步增長,幅度顯著,於2014年達到高點;2015年的下降顯示分派水準出現顯著變動,可能與年度現金流或盈餘品質的短期波動相關,但在長期趨勢中,股息展現出較為穩健的增長特徵。
綜觀三項指標的變動,可見基本與稀釋每股收益在整體方向上高度一致,呈現長期提升後出現中期波動的模式;2010年與2015年的明顯下滑尤為顯著,顯示短期盈利能力可能受到外部因素或非經常性項目的影響。股息雖在長期內穩健提升,但於2015年出現明顯回落,提示現金分派的短期調整需與盈利與現金流情況結合觀察,方能判斷其可持續性與風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