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ck Analysis on Net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Inc. (NYSE:TMO)

損益表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Inc.、合併損益表

百萬美元

Microsoft Excel
已結束 12 個月 2024年12月31日 2023年12月31日 2022年12月31日 2021年12月31日 2020年12月31日
產品收入 25,034 25,243 28,548 30,361 25,306
服務收入 17,845 17,614 16,367 8,850 6,912
收入 42,879 42,857 44,915 39,211 32,218
產品收入成本 (12,523) (13,168) (14,247) (13,594) (11,407)
服務收入成本 (12,654) (12,589) (11,697) (5,979) (4,807)
收入成本 (25,177) (25,757) (25,944) (19,573) (16,214)
毛利 17,702 17,100 18,971 19,638 16,004
銷售、一般和行政費用 (8,595) (8,445) (8,993) (8,007) (6,930)
研發費用 (1,390) (1,337) (1,471) (1,406) (1,181)
重組和其他成本 (380) (459) (114) (197) (99)
營業利潤 7,337 6,859 8,393 10,028 7,794
利息收入 1,078 879 272 43 65
利息支出 (1,390) (1,375) (726) (536) (553)
其他收入(支出) 12 (65) (104) (694) (76)
所得稅前利潤 7,037 6,298 7,835 8,841 7,230
所得稅準備金 (657) (284) (703) (1,109) (850)
未合併實體的虧損權益 (42) (59) (172) (4) (3)
淨收入 6,338 5,955 6,960 7,728 6,377
歸屬於非控制性權益和可贖回非控制性權益的凈(收入)虧損 (3) 40 (10) (3) (2)
歸屬於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的凈利潤 6,335 5,995 6,950 7,725 6,375

根據報告: 10-K (報告日期: 2024-12-31), 10-K (報告日期: 2023-12-31), 10-K (報告日期: 2022-12-31), 10-K (報告日期: 2021-12-31), 10-K (報告日期: 2020-12-31).


根據所提供的財務資料,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Inc.在年度間展現出一定的成長與波動趨勢。整體而言,收入持續攀升,顯示公司業務規模縮放能力較強,期間由2020年的32,218百萬美元上升至2024年的42,879百萬美元。然而,在這段期間內,產品收入有所波動,尤其在2021年達到較高水平後,於2022年略有下降,並在2023年及2024年維持較為穩定的水準。相較之下,服務收入則呈明顯成長趨勢,2020年僅有約6,912百萬美元,至2024年已超過17,800百萬美元,反映公司在服務領域的擴展策略較為成功。 在成本方面,收入成本與之同步增加,尤其在服務收入方面,其成本自2020年的4,807百萬美元逐步增加至2024年的12,654百萬美元,顯示成本隨收入擴張而攀升,但仍能維持較為合理的毛利水平。毛利由2020年的16,004百萬美元增至2021年的19,638百萬美元,但在2022年略有回落至18,971百萬美元,隨後在2023年及2024年回升至17,100及17,702百萬美元的水準,顯示公司在利潤撐持方面有一定的波動。 營業利潤方面則呈現逐步下降的趨勢,從2020年的7,794百萬美元下降至2023年的6,859百萬美元,但2024年略有反彈至7,337百萬美元,反映公司經營效率受到一定壓力,可能與銷售、行政及研發費用的維持水平或其他費用變動有關。銷售、行政及研發費用總體較為穩定,且在2023、2024年前後略有升高,暗示在推廣及技術研發上的持續投入。 利息支出在2020年較低,但在2023、2024年間明顯增加,可能反映公司融資成本的變動或負債水平的提升。所得稅前利潤及淨收入顯示公司在稅後仍能維持一定盈利能力,淨收入由2020年的6,377百萬美元增加至2021年的7,728百萬美元後,於2022年有所下降,但在2023年及2024年逐步回升至6,338百萬美元,顯示整體獲利能力相對穩定。 在股東權益方面,純利貢獻來自於公司核心業務的盈餘,並受到少部分非控制性權益的影響。儘管公司在某些年度面臨成本壓力與利潤波動,但整體財務狀況仍展現基本的盈利能力與成長潛力。未來若能控制營運成本、優化成本結構,有助於提升營業利潤率和整體獲利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