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ck Analysis on Net

Trane Technologies plc (NYSE:TT)

US$22.49

這家公司已移至 存檔 財務數據自 2023 年 5 月 3 日以來一直沒有更新。

損益表

損益表顯示了公司在一段時間內商務活動的財務結果資訊。損益表傳達了公司在一段時間內產生了多少收入以及與產生該收入相關的成本。

付費用戶區域

資料隱藏在後面:

  • 訂購整個網站的完全訪問許可權,每月 10.42 美元起

  • 以22.49美元的價格訂購1個月的 Trane Technologies plc 訪問許可權。

這是一次性付款。沒有自動續訂。


我們接受:

Visa Mastercard American Express Maestro Discover JCB PayPal Google Pay
Visa Secure Mastercard Identity Check American Express SafeKey

Trane Technologies plc、合併損益表

以千美元計

Microsoft Excel
已結束 12 個月 2022年12月31日 2021年12月31日 2020年12月31日 2019年12月31日 2018年12月31日
產品
服務業
淨收益(舊)
淨收入
銷售產品成本
銷售服務的成本
銷貨成本(滯後)
銷售成本
毛利
銷售和管理費用
營業利潤
利息支出
利息收入
外幣兌換損失
淨定期福利成本的其他組成部分
其他活動,淨額
其他收入(支出),淨額
所得稅前利潤
所得稅準備金
持續經營業務收益
非持續經營業務,稅後
淨收益
歸屬於非控制性權益的凈收益
特靈科技應占凈收益

根據報告: 10-K (報告日期: 2022-12-31), 10-K (報告日期: 2021-12-31), 10-K (報告日期: 2020-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9-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8-12-31).


從所提供的財務資料中,可以觀察到Trane Technologies plc在2018年至2022年間的多項關鍵財務指標的整體走向與變化趨勢。

產品與服務收入的增長
2018年至2022年間,產品收入從8,372,500千美元逐步提升至10,930,800千美元,顯示公司在產品銷售方面持續擴展。服務業收入亦呈現穩定增長,從4,082,200千美元提升至5,060,900千美元,反映服務業務的持續擴張與市場需求的增加,兩者合計推動總營收的正向成長。
營收趨勢與淨收入變化
儘管2020年淨收益(舊)較前一年有所下降(由16,598,900千美元降至資料缺失),但2021年之後的淨收入呈現恢復跡象,2022年達到15,991,700千美元,逐步超越2019年的水平。公司在營收結構及獲利能力上展現了較強的韌性與恢復力。
成本控制與毛利表現
銷售產品和服務的成本自2018年起逐年增加,例如,產品成本由-6,146,300千美元上升至-7,935,200千美元;服務成本亦相應上升。儘管成本增加,但毛利額也從2018年的4,820,600千美元,逐步提升到2022年的4,964,800千美元,表示公司在成本控制與產品定價策略上具有一定的優勢,能維持或提升毛利水準。
營業利潤與淨收益
公司營業利潤呈現波動,2020年較2019年有所下滑(由20,176,000千美元降至15,328,000千美元),但2021年又回升至20,233,000千美元,2022年進一步攀升至24,189,000千美元,反映公司營運效率逐步改善。淨收益亦隨著營運改善而增加,2022年淨收益達到17,747,000千美元,是整個期間的高點,顯示公司整體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財務費用與非經營項目
利息支出略有下降(由220,700千美元降至223,500千美元),利息收入則有所回升。外幣兌換損失在2022年有所增加(17900千美元),而其他活動淨額和非持續經營業務的稅後淨額呈現一定波動,尤其是非持續經營業務在某些年份有虧損,可能對公司整體盈利品質產生影響。
稅務與淨收益
所得稅前利潤自2018年的16,603,000千美元增至2022年的21,721,000千美元,稅後淨收益亦由1,357,500千美元提升至17,747,000千美元,顯示公司在稅務規劃或營運效率方面取得正面進展,營業盈餘轉化為淨利的力度較為穩健。
整體分析結論
整體而言,Trane Technologies plc在收入層面展現穩定的增長趨勢,成本雖持續上升,但毛利率得以維持甚至略有提升,反映公司具備較強的成本管理與營收擴展能力。營業利潤與淨收益的波動顯示公司面對經營環境變動時,仍能維持較佳的盈利水準。未來關注點包括外幣兌換損失的控制,以及對非經營項目的影響,以進一步提升核心盈利能力與股東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