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 ROE 涉及將凈收入除以股東權益表示為成分比率的乘積。
將 ROE 分解為兩個組成部分
ROE | = | ROA | × | 財務槓桿比率 | |
---|---|---|---|---|---|
2019年12月31日 | 181.08% | = | 5.08% | × | 35.63 |
2018年12月31日 | 85.71% | = | 8.05% | × | 10.65 |
2017年12月31日 | 36.77% | = | 5.73% | × | 6.42 |
2016年12月31日 | 14.56% | = | 3.23% | × | 4.51 |
2015年12月31日 | — | = | 14.12% | × | — |
根據報告: 10-K (報告日期: 2019-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8-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7-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6-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5-12-31).
分析期間內,Marriott International Inc. 的財務表現顯示出一定的波動性與長期成長趨勢。首先,資產回報率(ROA)在2015年達到14.12%的高點,但隨後在2016年大幅下降至3.23%,顯示公司資產的盈利能力在該年受到一定挑戰。之後,ROA逐步回升,至2018年增至8.05%,但在2019年略微降低至5.08%,反映出資產運用效率在近期有所波動,但仍維持在較高水平。
財務槓桿比率的變化則展現出顯著遞增的趨勢。2016年起,該比率由4.51逐步上升,至2018年達到10.65,代表公司日益增加的負債杠桿,可能是為了資本投資或擴張策略所需。然而在2019年,財務槓桿急升至35.63,呈現出極高的杠桿比例,顯示公司在近期進行了較大規模的負債操作,加劇了財務風險。
股東權益回報率(ROE)則展現出令人矚目的長期成長趨勢。2016年起,ROE由14.56%迅速提升至36.77%,2017年進一步激增至85.71%,而在2018年達到高峰的181.08%。然而,該指標在2019年仍非常高,達到181.08%,儘管略有波動,但整體來看,公司股東資金的回報能力持續提高,顯示在股東權益方面的盈利水平極為優異,但也需留意高ROE可能伴隨高財務槓桿帶來的潛在風險。
綜合來看,Marriott在此期間內經歷了由較低盈利能力向高盈利率的轉變,特別是在ROE方面展現出強勁的成長。高財務槓桿的擴張雖然帶來較大的利潤擴增潛力,但亦提高了整體公司的財務風險。公司未來的財務策略若能在槓桿使用與盈利能力之間取得更佳平衡,將有助於長遠穩健的發展。
將 ROE 分解為 3 個組成部分
根據報告: 10-K (報告日期: 2019-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8-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7-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6-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5-12-31).
從資料中可以觀察到,Marriott International Inc. 在2015年至2019年間,財務表現呈現出多方面的變化與趨勢。首先,其淨獲利率經歷了起伏:2015年為5.93%,稍微下降至2016年的4.57%,之後於2017年回升至5.99%,並在2018年顯著提高到9.19%,但在2019年再度回落至6.07%。這反映公司獲利能力在此期間內經歷了一定的波動,但總體呈現較高的盈利水準,尤其在2018年達到高點。
另一方面,資產周轉率在2015年達到先前的高點2.38,隨後於2016年大幅下降至0.71,2017年小幅回升至0.96,2018年略降至0.88,並在2019年略微下降至0.84。這一趨勢指出資產周轉效率在2016年受到較大影響,之後略微改善但仍處於較低水準,可能反映公司資產利用效率的波動或資產規模擴張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財務槓桿比率在2016年至2019年間明顯增加:2016年為4.51,升至2017年的6.42,再大幅提高至2018年的10.65,並在2019年激增至35.63。這顯示公司逐步增加負債或資本結構的槓桿程度,尤其是在2019年達到較高水平,可能用於支持擴張或資本運作。此一趨勢亦反映出公司採取較積極的財務策略來提升規模或獲利能力。
股東權益回報率(ROE)方面,資料僅提供2016年至2019年的數據:2016年為14.56%,到2017年快速提升至36.77%,之後在2018年飆升至85.71%,並在2019年進一步大幅上升至181.08%。此趨勢顯示公司股東權益獲得顯著的回報,尤其在2018年與2019年,ROE的快速成長反映公司獲利能力的極大提升與財務槓桿效應的放大。總體而言,這些資料顯示公司在過去幾年內,營運效能與財務策略的調整導致整體績效大幅改善,尤其是2018及2019年間的巨大增長,值得進一步追蹤相關經營策略與市場動向。
將 ROE 分解為5個組成部分
根據報告: 10-K (報告日期: 2019-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8-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7-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6-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5-12-31).
- 稅負比率
- 從2015年至2017年,稅負比率逐步下降,分別為0.68、0.66和0.48,顯示公司在這段期間的稅務負擔相對較輕或稅務規劃教育改善。然而,2018年至2019年的數值上升至0.81和0.8,表明稅務負擔再次增加,可能由於稅率調整或盈利結構變化所致。
- 利息負擔比率
- 趨勢較為穩定,2015年到2019年都在0.8至0.91之間,略有波動。此比率維持相對穩定表明公司在融資結構方面未經歷重大變動或負債水平波動較大,對利息支出的負擔較為持平。
- 息稅前獲利率
- 此指標反映公司營運獲利能力。2015年和2016年稍低,為約9.82%和8.31%,2017年大幅提升至13.65%,然後2018年微降至12.93%,2019年降至9.5%。整體而言,2017年展現較佳之營運獲利能力,但2018和2019年略有下降,可能受到市場競爭或經營環境變化影響。
- 資產周轉率
- 由2015年的2.38突然降低至2016年的0.71,隨後逐步回升,至2017年的0.96、2018年的0.88,再到2019年的0.84。此數值的劇烈變動可能反映資產管理效率的變化,2016年的下降或為資產擴張或資產利用率下降所致,之後逐步改善呈現較為穩定的趨勢。
- 財務槓桿比率
- 有明顯上升趨勢,從2016年的4.51開始,2017年升至6.42,2018年進一步提升到10.65,至2019年激增到35.63,代表公司在此期間大幅增加了財務杠桿,可能是為了擴張業務或資金運作。然而,過度的槓桿也可能增加財務風險。
- 股東權益回報率(ROE)
- 此指標的變化十分顯著。2016年為14.56%,之後逐年大幅提升,2017年即36.77%,2018年突升至85.71%,2019年更高達181.08%。這一趨勢表明公司利用股東權益創造的收益顯著增加,與財務槓桿的激增密切相關。此現象反映公司在資本運用效率上的巨大改善,但亦伴隨較高的財務風險。
將 ROA 分解為兩個組成部分
ROA | = | 淨獲利率 | × | 資產周轉 | |
---|---|---|---|---|---|
2019年12月31日 | 5.08% | = | 6.07% | × | 0.84 |
2018年12月31日 | 8.05% | = | 9.19% | × | 0.88 |
2017年12月31日 | 5.73% | = | 5.99% | × | 0.96 |
2016年12月31日 | 3.23% | = | 4.57% | × | 0.71 |
2015年12月31日 | 14.12% | = | 5.93% | × | 2.38 |
根據報告: 10-K (報告日期: 2019-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8-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7-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6-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5-12-31).
- 淨獲利率
- 依據資料顯示,2015年至2018年間,淨獲利率呈現一定的波動,從2015年的5.93%逐漸下降至2016年的4.57%,之後在2017年達到較高的5.99%,並在2018年大幅提升至9.19%,顯示該年度獲利能力明顯改善。2019年淨獲利率則回落至6.07%,反映獲利的波動性,尤其是在2018年有明顯的高點後可能受到市場或營運調整的影響。整體來看,淨獲利率在期間內經歷了較大的變動,代表公司盈利能力有一定的不穩定性。
- 資產周轉率
-
資產周轉率由2015年的2.38大幅降低至2016年的0.71,之後逐步回升,至2017年達到0.96,隨後略微下降至2018年的0.88,並在2019年微幅降低至0.84。這反映公司在不同年度資產的運用效率有明顯變化,特別是在2016年資產運用效率大幅減弱,可能因擴張或資產重新配置所致。自此之後,資產周轉率雖有所回升,但仍未恢復至2015年的高點,呈現較為波動的趨勢。整體而言,公司在資產運營效率上經歷了較大的波動,需進一步觀察其資產管理策略的調整。
- 資產回報率(ROA)
-
ROA由2015年的14.12%迅速下降至2016年的3.23%,但其後於2017年回升至5.73%並在2018年再度上升,達到8.05%,之後於2019年略微下降至5.08%。這個趨勢表明,公司在2016年遇到較大的經營挑戰或資產運用效率降低,但隨著時間推移,經營表現逐步改善,尤其是在2018年達到較高的回報水平。然而,2019年的略降或許代表著短期的經營波動或市場環境的變化。整體來看,ROA曲線呈現先劇烈波動後逐步回穩的趨勢,反映公司在資產利用效率方面經歷了重大的調整與改善。
將 ROA 分解為 4 個組成部分
根據報告: 10-K (報告日期: 2019-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8-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7-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6-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5-12-31).
根據提供的財務資料,對Marriott International Inc.的財務表現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 稅負比率
- 稅負比率在2015年至2016年間呈現下降趨勢,從0.68降低至0.66,顯示公司在該期間的稅務負擔略為減輕。2017年則顯著下降至0.48,可能反映稅務策略調整或稅率變動,但在2018年和2019年再次攀升,分別達到0.81和0.8,顯示稅負比率在此期間有所增加。
- 利息負擔比率
- 利息負擔比率在2015年至2019年期間較為穩定,波動幅度不大,始終維持在0.8至0.91之間。2017年達到峰值0.91,但整體而言,該比率變動不大,反映公司在利息支出方面的負擔相對穩定。
- 息稅前獲利率
- 該比率經歷較大波動。2015年為9.82%,2016年降低至8.31%,後來在2017年顯著上升至13.65%,顯示2017年公司盈利能力較佳。至2018年略微回落至12.93%,2019年進一步降低至9.5%,呈現出盈利能力逐步收縮的趨勢,特別是在2019年明顯低於2017年的高點。
- 資產周轉率
- 資產周轉率在2015年的2.38達到高點,之後於2016年大幅下降至0.71,代表資產使用效率在此期間大幅降低。2017年回升至0.96,但隨後又在2018年和2019年逐步下降,至0.88和0.84,反映公司資產運用效率較2015年明顯降低,整體呈現波動趨勢。
- 資產回報率(ROA)
- 資產回報率在2015年達到14.12%,為整體較高水準。然而,2016年大幅下降至3.23%,顯示公司當年獲利能力較低或資產利用效率較差。2017年回升至5.73%,2018年再度上升至8.05%,但2019年略降至5.08%。整體來看,ROA在2015年高點後經歷較大波動,尤其是在2016年受到壓力,其後逐步回升但未能恢復至早期高點。
綜合分析,Marriott在此期間的財務表現顯示出幾個關鍵特點:雖然在2017年曾經達到盈利能力的高峰,但整體來說,公司面對資產運用效率和盈利能力的波動,並在2019年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行跡象。稅負比率的變動可能反映了公司稅務策略的調整或稅制環境的變化,利息負擔較為穩定,而資產效率和ROA則展現出較大的變動,代表公司在資產管理和盈利方面的挑戰與調整。此外,息稅前獲利率的波動亦提示公司在市場環境或經營策略上存在變化,需進一步關注其長期經營穩定性。
淨獲利率分攤
根據報告: 10-K (報告日期: 2019-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8-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7-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6-12-31), 10-K (報告日期: 2015-12-31).
根據提供的財務資料,對Marriott International Inc.在2015年至2019年間的財務比率趨勢進行分析如下:
- 稅負比率
- 稅負比率在2015年和2016年較為穩定,分別為0.68和0.66,顯示公司在稅負負擔方面維持一定的穩定性。然而,2017年顯著下降至0.48,表明稅負負擔相對減輕。之後又在2018年回升至0.81,隨後在2019年略微下降至0.80。整體而言,稅負比率呈現波動,但2017年為最低點,之後逐步回升,顯示公司稅務策略或稅務負擔有一定變動性。
- 利息負擔比率
- 利息負擔比率在日間於較為平穩,2015年至2019年間,多數年份都在0.83至0.91之間,變異較小。2017年達到最高值0.91,之後稍微下降至2019年的0.80,顯示公司為降低利息負擔,可能進行了財務結構調整或償還部分負債,使其利息負擔有所減少,並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
- 息稅前獲利率
- 該比率在2015年為9.82%,2016年下降至8.31%,顯示當年公司盈利能力較低。2017年顯著提升至13.65%,反映盈利能力明顯改善,而2018年略微回落至12.93%,仍維持較高水準。2019年則降低至9.5%,低於2017年高峰,顯示盈利能力在此年度有所波動,但整體趨勢段中,2017年為高點,代表當年經營效率較佳。
- 淨獲利率
- 淨獲利率在2015年為5.93%,2016年進一步降低至4.57%,反映當時公司獲利狀況較為疲弱。然而,2017年明顯改善至5.99%,並在2018年大幅提升至9.19%,為分析期間的高點,顯示該年公司整體獲利能力有顯著提升。至2019年,淨獲利率略微回落至6.07%,但仍高於2015年與2016年,整體呈現向上趨勢,反映利潤轉折點的改善並可能受到營運效率或成本控制措施的正面影響。
綜合分析,2017年是該期間內公司財務表現的一個轉折點,稅負負擔較輕、盈利能力顯著提升,顯示公司在盈利和稅務策略方面有較好的改善。2018年淨利和息稅前利潤均達到較高水準,反映出該年度公司經營效率較佳。儘管2019年出現一定回落,但多數指標仍維持較好水準,整體趨勢表明公司在此期間經營成果有所波動中逐步改善,尤其是在盈利能力方面展現出積極的變化。